首页 » 办公厅文件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武汉市民之家政务服务“网上为常态”工作方案的通知

武政办〔2017〕121号

日期:2017年12月11日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窗口〗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推进武汉市民之家政务服务“网上为常态”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11月29日

 

 

推进武汉市民之家政务服务

“网上为常态”工作方案

 

 

  为全面落实《武汉市推行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实施方案》(武文〔2017〕26号)要求,推进武汉市民之家政务服务“网上为常态”工作在全市率先突破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统筹规划、创新驱动、集约集成、优化服务的原则,通过平台建设与应用提升,建成市级政务服务全覆盖、全联通、全天候、全过程的一体化“网上办”平台,实现“网上办事为常态、网下办事为例外”目标。

  到2017年12月底之前,市级一体化“网上办”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全面铺开,“云端武汉·政务服务大厅”系统实现升级、24小时自助服务区建设基本完成,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流程集成优化基本实现,政务服务“网上为常态”取得阶段性成果。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在线申报办理率达到85%以上,全程“网上办”事项达到30%以上,群众办事满意度达到95%以上。

  到2018年6月底之前,市级政务服务平台与国家、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无缝对接,市直审批服务相关部门业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业务数据信息实现实时互认共享,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市级政务服务“一张网”基本建成。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在线申报办理率达到99%,全程“网上办”事项达到60%以上,群众办事满意度达到99%,基本实现网上办事常态化。

  二、重点任务

  (一)建设政务服务“一张网”

  1.完善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建设以居民身份证号码、社会信用代码作为唯一标志的统一身份认证体系。个人身份认证利用公安电子身份卡认证系统,辅以指纹、声音、人脸识别等技术进行复合验证;法人身份认证利用机构编制、工商、民政部门核发的社会信用代码作为唯一标志进行认证。全市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实现“实名实人认证”,避免重复认证。(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市网信办;责任单位:市编办、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民政局。完成时间:2017年12月底之前)

  2.升级 “云端武汉·政务服务大厅”。市直审批服务相关部门政务服务事项统一通过“云端武汉·政务服务大厅”平台在线受理。统一“云端武汉·政务服务大厅”服务入口,已自建网上业务办理系统的部门,将网上服务入口迁移到“云端武汉·政务服务大厅”平台;未建立网上业务办理系统的部门,直接使用“云端武汉·政务服务大厅”平台;使用国家、省级纵向业务办理系统的部门,加快与“云端武汉·政务服务大厅”平台进行对接,实现“群众办事一个入口”。按照“云端武汉·政务服务大厅”平台建设标准,统一市直审批服务相关部门网上业务办理系统页面结构与风格、栏目设置,统一身份认证、智能咨询、智能评价、物流配送、在线支付、信息推送等政务服务功能。(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市网信办;责任单位:市直审批服务相关部门。完成时间:2018年6月底之前)

  3.建设市级统一业务办理平台。升级改造市级统一网上行政审批系统、市直审批服务相关部门自有业务办理系统,推进上述两类信息化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实现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在市级统一网上行政审批系统上全流程、同平台闭环运行。同时,推进该平台与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市网信办;责任单位:市直审批服务相关部门。完成时间:2018年6月底之前)

  4.建设市级政务服务智慧管理平台。建设市级统一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数据统一、动态管理、多方使用、实时公开。建设市级政务服务综合窗口统一收发件系统,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升级改造全市统一电子监察系统,实现政务服务全领域、全流程、全网络智慧监管。推进市级政务服务智慧管理平台与市直审批服务相关部门事中事后监管平台信息交换共享。(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市网信办;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直其他审批服务相关部门。完成时间:2017年12月底之前)

  5.推进政务业务系统整合。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规划局、市住房保障房管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19家有自建政务业务系统的部门要开展专项自查,将内部分散独立的政务业务系统整合为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子系统”,融入“云端武汉·政务”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牵头单位:市网信办、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责任单位:市直审批服务相关部门。完成时间:2018年3月底之前)

  6.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全面清理各部门政务服务数据。编制市级证照共享需求清单。升级完善“云端武汉·政务”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形成覆盖全市的数据实时共享互认平台体系,推进政务信息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共享交换和业务协同,促进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社会信用、事项办件、投资项目等信息在线互认共享。(牵头单位:市网信办;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市直审批服务相关部门。完成时间:2018年6月底之前)

  7.建设政务服务电子证照云应用平台。加快建设市级统一电子证照库,推进市直审批服务相关部门核发的证照及相关档案电子化进程,电子证照入库率达到80%以上。依托统一电子证照库,建设市级政务服务电子证照云应用平台,推动市直审批服务相关部门业务办理系统与电子证照系统对接,行政审批全流程电子证照应用率达到80%以上,商事登记、建设工程、不动产登记等3个审批领域于2017年底之前率先实现全流程电子证照应用,破解“证明多”“证明难”等问题。(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市网信办;责任单位:市直审批服务相关部门。完成时间:2018年6月底之前)

  8.建设政务服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以人口、法人等基础信息资源库为基础,建立政务服务电子档案目录清单,制定电子档案收集、存储及使用标准,建设集整理、流转、归档、调用等功能于一体的政务服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推进政务服务审批业务环节档案管理使用全程电子化。(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市档案局;责任单位:市直审批服务相关部门。完成时间:2018年6月底之前)

  9.建设政务服务电子签章系统。在市直审批服务相关部门之间推行电子证照及电子签章互认互用,电子签章使用率达到80%以上。(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市网信办;责任单位: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市直审批服务相关部门。完成时间:2018年6月底之前)

  10.建设“云端武汉·政务服务”大数据分析平台。加强政务服务基础数据、过程数据、结果数据、监管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的采集、整合及深度分析,推进“云端武汉·政务服务”大数据分析平台与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接,提升政务决策和社会服务水平。(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责任单位:市网信办。完成时间:2018年6月底之前)

  (二)重塑政务服务“新模式”

  1.清理规范审批服务事项。对照市级“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事项清单,编制武汉市民之家入驻政务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清单,通过武汉市民之家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逐项编制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四个清单”(即事项清单、证照〈证明〉清单、收费清单、样表清单)、标准化办事指南、一次性告知书和审查要点,细化量化审查裁量标准,实现市级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同步更新”。(牵头单位:市编办;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完成时间:2017年12月底之前)

  2.调整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推行市级政务服务并联审批主协办机制。畅通重大产业项目、基建项目及土地供应审批服务“三个绿色通道”;优化工业项目“分段审、分时批”及政府性投资项目、企业投资项目、建设项目、开发项目审批流程。全面推进“多证联办”“多图联审”“联合踏勘”“容缺审批”“联合验收”等审批服务。(牵头单位:市编办;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规划局、市城乡建设委、市直其他审批服务相关部门。完成时间:2017年12月底之前)

  3.推行综合窗口服务。按照“一个窗口办成一件事情”的原则,将武汉市民之家部门专窗整合为企业投资、基本建设、商事登记、经营许可、社会事务等综合窗口,新增工业项目帮办(代办)服务、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创新创业、外国人服务等综合窗口,变“多头受理”为“一口受理”。(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责任单位:市直审批服务相关部门。完成时间:2018年3月底之前)

  4.推进“网上办”事项应上尽上。依托市级政务服务“一张网”,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更多环节“网上办”,提高“网上办”比例。大力推行全程“网上办”,未纳入全程“网上办”清单的事项,除申请人必须来大厅当面预审材料或者核验原件,以及需现场踏勘等环节以外,其他环节均纳入“网上办”。(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责任单位:市网信办、市直其他审批服务相关部门。完成时间:2018年6月底之前)

  5.推行网上支付、便民寄递服务。建设网上支付系统及政务服务收费对账系统,对接相关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财政非税收缴系统,实现网上支付。对接邮政快递平台,实现上门收件、证照送达。(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直其他审批服务相关部门。完成时间:2017年12月底之前)

  (三)打造网上办“新常态”

  1.大力推行网上智慧导办服务。升级“云端武汉·政务服务大厅”在线咨询知识库。综合应用政务微博、微信、QQ、移动终端、自助服务终端、热线电话、导办机器人等多种手段,构建网上智慧导办服务体系,实现市民办事预约、咨询、指引、填表、办理、公示等环节全流程智慧导办服务。(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责任单位:市直审批服务相关部门。完成时间:2018年6月底之前)

  2.建设“智慧服务大厅”。提升武汉市民之家服务大厅数字化服务功能,建立信息发布、自助查询、自助影印、智能评价、视频监控、停车导航等智慧系统。建设“网上办”体验展示区,集中展示市直审批服务相关部门“网上办”改革成果,引导市民参与“网上办”;推进公安、税务、工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城管、住房保障房管、公积金管理等部门和单位开设网上“旗舰店”,提供有行业特点的“网上办”服务。(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责任单位:市直审批服务相关部门。完成时间:2018年6月底之前)

  3.推行24小时自助服务。整合市直审批服务相关部门自助服务资源,统一自助设备的界面标志、办事入口、系统标准、应用功能、数据接口,推进“一机多用”,建立武汉市民之家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体系,提供用户注册、身份认证、办事预约、材料上传、办事查询、办结取件、资料打印等一体化服务。(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市网信办;责任单位:市直审批服务相关部门。完成时间:2017年12月底之前)

  4.推行移动终端“指尖办”。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优势,将手机办事作为“网上办”便捷化渠道。升级武汉市民之家微信公众号功能,提供用户认证、办事导航、事项查询、网上预约、网上申办、资料上传、在线咨询、缴费服务、办件查询、服务评价、信息收藏等服务,强化“指尖上的政务服务”。(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市网信办;责任单位:市直审批服务相关部门。完成时间:2018年6月底之前)

  5.提升用户极致体验。提供政务服务信息推送服务,在“云端武汉·政务服务大厅”开辟用户空间,实现政务服务信息“一人一档、一企一档、一项目一档”;拓展便民服务,在“云端武汉·政务服务大厅”开设专栏,集中提供政策查询和社会保障、公积金、交通违章等查询,以及考试报名、就医入学、出具证明、补证换证等热门服务;开展远程服务,推行居民身份证异地办理、医疗保险异地接续、跨区域市场准入协同办理;深化帮办(代办)服务,主动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特殊困难群众提供线上线下服务。(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责任单位:市直审批服务相关部门。完成时间:2018年6月底之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牵头的全市“网上为常态”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市直审批服务相关部门成立工作专班,主要负责人负总责,明确工作时间表、路线图,强化措施,强力推进。严格考核监督机制,重点考核“一张网”建设、政务数据共享、“网上办”事项占比、“网上办”服务效能等内容,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建立专家智库,健全专家咨询机制,为实现“网上为常态”提供智力支持。(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责任单位:市编办、市网信办、市直其他审批服务相关部门。)

  (二)健全制度体系。制定完善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平台建设、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保密、效能监察、按月通报等管理制度;制订电子证照、电子档案、电子签章等使用规范,提升“网上办”服务效能。(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责任单位:市网信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市档案局、市直其他审批服务相关部门。)

  (三)完善基础设施。升级信息化硬件设备配置,提升核心设备计算、处理、存储、容灾备份能力,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强化“网上办”基础设备支撑功能。(牵头单位:市网信办;责任单位:市直审批服务相关部门。)

  (四)创新建设模式。将推进市级政务服务“网上为常态”工作相关开发建设、运行维护经费纳入市直各相关部门预算,确保资金及时落实到位。探索信息化项目代建制,由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委托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武汉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市级政务服务“网上办”平台项目建设。完善信息化项目论证审核机制,统筹做好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等工作。(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市网信办;责任单位:市财政局、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附件:武政办[2017]121号.pdf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鄂ICP备11011361号 技术维护电话:027-82846670
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 武汉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武汉市信息中心承办